在現代科研與實驗活動中,危險化學品的使用極為廣泛,從化學分析到材料合成,從生物實驗到物理研究,各類實驗室都離不開危險化學品的支持。然而,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性,若儲存不當,極易引發火災、爆炸、中毒、環境污染等嚴重事故,對實驗室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造成巨大威脅。因此,掌握科學、規范的危險化學品儲存方法,是保障實驗室安全運行的關鍵環節。
根據國家標準《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 6944 - 2012)和《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 通則》(GB 13690 - 2009),危險化學品主要分為九大類:爆炸品,如三硝基甲苯(TNT);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如氫氣、氯氣;易燃液體,如乙醇、汽油;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如紅磷、白磷、金屬鈉;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如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如氰化物、砒霜;放射性物品;腐蝕品,如硫酸、氫氧化鈉;雜類,包括磁性物質和其他特別規定的物品。不同類別的危險化學品具有不同的危險特性,其儲存要求也各不相同。
危險化學品的易燃性、易爆性、毒性、腐蝕性等特性,決定了儲存過程中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例如,易燃液體和易燃固體在儲存時要遠離火源和熱源,避免與氧化劑接觸;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儲存容器需具備良好的密封性和耐壓性,防止氣體泄漏引發爆炸;毒害品要嚴格隔離儲存,防止泄漏造成人員中毒和環境污染;腐蝕品則要使用耐腐蝕的儲存容器,并與其他物品分開存放,防止相互反應。
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危險程度和滅火方法的不同,實行分區分類儲存。將性質相抵觸、滅火方法不同的危險化學品分開存放,避免發生化學反應。例如,強氧化劑與易燃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區域;酸性腐蝕品和堿性腐蝕品要分開儲存。同時,要對儲存區域進行明確標識,標明危險化學品的名稱、類別、危險特性等信息,便于識別和管理。
實驗室應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的儲存量。避免大量儲存危險化學品,減少潛在的安全風險。對于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危險化學品,應按需采購,隨用隨購。同時,要建立危險化學品庫存臺賬,定期對庫存進行盤點,確保賬物相符。
對危險化學品進行隔離儲存,采用物理隔離措施,如設置防火墻、隔離帶等,防止危險化學品泄漏后相互影響。對于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儲存區域要與人員密集場所、明火作業區保持安全距離;對于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要設置專門的儲存室,實行雙人雙鎖管理,限制無關人員進入。
危險化學品儲存要遵循 “五距” 原則,即墻距、堆距、柱距、頂距和燈距。墻距一般不小于 0.3 米,堆距不小于 0.1 米,柱距不小于 0.1 米,頂距不小于 0.5 米,燈距不小于 0.5 米。保持合理的間距,有助于通風散熱,便于搬運和檢查,同時在發生事故時能有效控制火勢蔓延。
危險化學品的儲存容器必須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材質和規格。例如,儲存酸性腐蝕品可選用玻璃、陶瓷或塑料容器;儲存易燃液體應使用金屬或塑料容器,并確保容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對于一些特殊危險化學品,如遇濕易燃物品,應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金屬容器,并采取防潮措施。
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應具備良好的通風、隔熱、防潮、防火、防爆等條件。儲存室應采用不燃材料建造,地面應平整、防滑、耐腐蝕;門窗應向外開啟,便于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和通風換氣。對于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要安裝防爆電氣設備,設置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對于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儲存場所,要配備完善的防護設施和應急救援設備。
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特性,配備相應的專用儲存設備。如易燃液體應儲存在防火柜中,防火柜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有效防止火災蔓延;毒害品應儲存在專門的毒害品柜中,毒害品柜實行雙人雙鎖管理,確保安全;腐蝕性化學品可儲存在耐腐蝕的通風柜中,通風柜能及時排出有害氣體,保護實驗人員安全。
實驗室應配備專業的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負責危險化學品的采購、儲存、發放和使用管理。管理人員需經過專門的安全培訓,熟悉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儲存要求和應急處理方法,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同時,要對實驗室全體人員進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建立嚴格的危險化學品出入庫管理制度,對危險化學品的入庫、出庫進行詳細記錄。入庫時,要對危險化學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等信息進行核對,檢查包裝是否完好,標簽是否清晰;出庫時,要按照 “先進先出” 的原則,做好領用登記,記錄領用人員、領用時間、領用數量等信息。同時,要定期對庫存進行盤點,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和設備的日常檢查與維護,定期檢查儲存容器是否有泄漏、破損,通風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消防設施是否完好有效等。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確保危險化學品儲存安全。同時,要對危險化學品的標簽進行檢查,確保標簽清晰、完整,防止因標簽脫落或模糊導致誤認。
制定完善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流程和人員職責。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如滅火器、消防沙、防毒面具、防護服等,并定期對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實驗室人員應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能力,確保在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置,減少事故損失。
在危險化學品儲存管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環節做出了明確規定;《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03 - 1995)對危險化學品的儲存原則、儲存場所、儲存方式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實驗室要加強對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學習,確保危險化學品儲存管理工作合法合規。
綜上所述,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安全儲存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分類管理、儲存原則、設施建設、管理規范等多個方面入手,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保障實驗室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為科研和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1331600995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