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檢測行業,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若想贏得客戶信任與市場認可,獲取 CMA(中國計量認證)認證是關鍵一步。CMA 認證對實驗室的管理體系、技術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全面且嚴格的要求,其中從分區隔離到儀器校準的各項指標更是重中之重。以下將詳細闡述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CMA 認證過程中,關乎分區隔離和儀器校準的 20 項硬指標,助力實驗室順利通過認證。
1. 區域完整性:實驗室必須劃分樣品接收區、樣品制備區、檢測區、試劑耗材儲存區、辦公區等基本功能區域,各區域應相對獨立,避免相互干擾,且不得有功能區域缺失。
2. 物理隔離:不同功能區域之間應采用物理隔斷進行隔離,如實體墻、隔斷門等,隔斷高度需延伸至天花板,確保各區域在空間上完全獨立,防止交叉污染。
3. 通道設置:設置獨立的人員通道和樣品通道,人員與樣品通道應避免交叉,且通道寬度應滿足人員通行和樣品運輸的需求,一般人員通道寬度不小于 1.2 米,樣品通道寬度不小于 1.5 米。
1. 生物安全實驗室分區:若涉及生物檢測項目,生物安全實驗室需嚴格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各區域之間應設置緩沖間,緩沖間的門應具備互鎖功能,防止空氣對流。
2. 化學實驗室通風:化學檢測區域必須配備通風櫥,通風櫥的排風量應滿足實驗需求,確保有害氣體及時排出,且通風櫥的操作口風速應保持在 0.5m/s±0.1m/s 。
3. 放射性檢測區域防護:從事放射性檢測的實驗室,需設置專門的放射性檢測區域,該區域應具備完善的輻射防護措施,如屏蔽墻、個人劑量監測設備等,輻射劑量需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1. 溫濕度控制:對環境溫濕度敏感的檢測項目所在區域,如天平室、精密儀器室等,需配備溫濕度控制設備,將溫度控制在(20±2)℃,相對濕度控制在(50±5)%。
2. 潔凈度要求:部分檢測項目對環境潔凈度有要求,如微生物檢測、半導體檢測等,應根據檢測標準設置相應潔凈等級的潔凈室,百級潔凈室每立方英尺空氣中粒徑≥0.5μm 的塵埃粒子數不得超過 100 個。
3. 噪音控制:實驗室整體噪音水平應控制在 60 分貝以下,避免噪音對檢測人員操作和儀器設備運行產生干擾。
4. 電磁屏蔽:對于電子類檢測儀器所在區域,需采取電磁屏蔽措施,防止外界電磁干擾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屏蔽效能應滿足儀器設備的使用要求。
1. 校準計劃制定:實驗室應制定詳細的儀器設備校準計劃,明確每臺儀器的校準周期、校準方式(內部校準或外部校準)、校準機構等信息,校準計劃需覆蓋實驗室所有用于檢測的儀器設備。
2. 校準機構資質:選擇外部校準機構時,校準機構必須具備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計量標準考核證書(JJF)或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確保校準結果具有權威性和有效性。
3. 校準記錄完整:建立健全儀器校準記錄檔案,記錄內容包括校準證書、校準原始記錄、校準計劃執行情況等,記錄應真實、準確、完整,且保存期限不少于 6 年。
1. 校準周期合規:儀器設備的校準周期應根據儀器的使用頻率、穩定性、檢測精度要求等因素合理確定,且不得超過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規定的最長周期。對于使用頻繁或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的儀器,應適當縮短校準周期。
2. 校準項目全面:校準項目應涵蓋儀器設備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確保儀器在全量程范圍內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例如,天平的校準需包括空載、加載不同砝碼時的示值誤差、重復性等項目。
3. 校準環境達標:儀器校準過程應在符合要求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如溫濕度、潔凈度、電磁環境等需滿足校準規范的要求,避免環境因素對校準結果產生影響。
1. 校準結果確認:收到校準證書后,實驗室應及時對校準結果進行確認,判斷儀器設備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若校準結果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使用該儀器,并采取相應的維修、調整或報廢措施。
2. 期間核查實施:在校準周期內,實驗室應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期間核查,核查方法可采用與參考標準對比、重復測量等方式,確保儀器設備在兩次校準之間保持校準狀態的可信度。
3.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對于檢測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儀器設備,實驗室應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分析測量過程中各種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評估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4. 儀器標識管理:校準合格的儀器設備應粘貼合格標識,標明校準有效期;校準不合格的儀器設備應粘貼停用標識,并撤離檢測現場,防止誤用。
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CMA 認證中的這 20 項硬指標,從分區隔離的空間規劃到儀器校準的技術管理,全方位保障了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和數據質量。實驗室只有嚴格對照這些指標,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和管理,才能順利通過 CMA 認證,為社會提供科學、公正、準確的檢測服務,在市場競爭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行業口碑。
1331600995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