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的日常運作中,危險化學品的使用極為普遍,從強酸強堿到易燃易爆試劑,這些物質在推動科研發展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在實驗室裝修過程中,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的安全設計成為重中之重。科學合理的安全設計不僅能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更是保障實驗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周邊環境穩定的關鍵舉措。
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的選址應遵循 “遠離原則”,需與實驗室人員辦公區、休息區、實驗操作區等人員密集區域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般建議間距不小于 10 米。同時,要遠離學校、居民區、醫院等敏感區域,防止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等事故,對周邊人群造成傷害。此外,存儲區域應處于實驗室的下風向,避免有害氣體擴散至人員活動區域,減少對實驗人員健康的威脅 。
將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進行細致的功能分區,根據化學品的性質,劃分為易燃品區、易爆品區、劇毒品區、強腐蝕品區等獨立區域,不同區域之間采用實體防火墻或防爆墻進行分隔,防止不同性質的化學品相互反應引發事故。在布局上,還要規劃好人員通道和物流通道,通道寬度應不小于 1.2 米,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迅速撤離,救援設備和物資能夠順利進出。同時,通道需保持暢通無阻,嚴禁堆放任何雜物。
建筑結構需具備良好的防火防爆性能。墻體應采用不燃材料,如鋼筋混凝土墻或防火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3.00 小時;屋頂可選用輕質泄壓屋面板,當內部壓力達到一定值時,能夠自動泄壓,減少爆炸對建筑結構的破壞。門窗應采用防爆型,向外開啟,且設置自動閉門器,防止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使門向內關閉,阻礙人員逃生和救援。此外,建筑內部還需設置防火分隔設施,如防火卷簾、防火門等,將火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
由于危險化學品大多具有腐蝕性,存儲區域的地面、墻面和頂棚應選用耐腐蝕材料。地面可鋪設環氧樹脂地坪漆或耐酸堿瓷磚,其不僅能抵抗強酸強堿的腐蝕,還具有耐磨、防滑的特性;墻面可采用耐酸堿涂料進行涂刷,或安裝耐酸堿的彩鋼板;頂棚則可選用耐腐蝕的金屬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同時,存儲區域要具備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化學品揮發產生的有害氣體泄漏,門窗縫隙、管道穿墻處等部位都需進行密封處理 。
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特性,配備相應的專業存儲設備。對于易燃液體,應使用防爆型的金屬存儲柜,柜體具有良好的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引發火災;易爆化學品需存放在抗爆性能良好的保險柜中;劇毒品要采用雙人雙鎖的專用保險柜進行存放,確保嚴格的管理和監控。此外,腐蝕性化學品應存放在具有耐腐蝕性的塑料或陶瓷容器中,并放置在耐腐蝕的貨架上 。
良好的通風系統是降低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風險的關鍵。安裝防爆型的通風設備,如防爆風機,確保每小時換氣次數不少于 12 次,及時排出揮發的有害氣體,防止其積聚達到爆炸極限。同時,在存儲區域內安裝氣體泄漏監測報警器,對常見的危險氣體,如氫氣、氯氣、硫化氫等進行實時監測。一旦檢測到氣體濃度超標,報警器立即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并自動啟動通風系統,同時將報警信息傳輸至實驗室監控中心 。
消防設施的配備必須齊全且符合標準。根據存儲化學品的性質,配置相應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等。對于面積較大的存儲區域,還需設置消防栓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此外,要配備洗眼器、緊急噴淋裝置等應急設備,以便在人員接觸到危險化學品時,能夠及時進行沖洗和處理。同時,準備好防毒面具、防護手套、防護服等個人防護用品,確保工作人員在進行化學品操作和應急處理時的安全 。
引入智能化技術,實現對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的實時監控和管理。安裝高清攝像頭,對存儲區域進行全方位監控,監控畫面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并進行錄像存儲,存儲時間不少于 30 天。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存儲設備的狀態、環境參數(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系統自動發出警報,并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處理。此外,還可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對危險化學品的出入庫進行登記和管理,實現庫存的動態監控和預警 。
在存儲區域的顯著位置設置清晰醒目的安全標識,包括禁止煙火標識、當心腐蝕標識、危險化學品名稱及特性標識等。在不同的功能分區,也要設置相應的標識牌,明確區分各類化學品的存儲區域。同時,在通道、應急設備等位置設置指示標識,如安全出口標識、應急設備使用方法標識等,確保工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找到逃生通道和正確使用應急設備 。
實驗室裝修中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的安全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選址規劃、建筑設計、設備配置、智能化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和規范,采用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才能打造出安全可靠的危險化學品存儲區域,為實驗室的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促進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1331600995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