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調研
(一)明確使用需求
與實驗室工作人員充分溝通,全面了解其工作流程、實驗類型以及設備使用頻率等關鍵信息。例如化學分析實驗室,因其涉及眾多化學反應,需大量通風設備以排出有害氣體,同時要有充足的試劑儲存空間;微生物實驗室則對無菌環境要求極高,培養箱的擺放位置也需嚴格規劃。
(二)評估現有條件
細致檢查現有建筑結構、水電線路以及通風系統等狀況。判斷可保留利用部分與需改造更新部分。若原建筑結構穩固,可基于此進行分區調整;若水電線路老化嚴重,為保障安全與正常使用,需全面更換。
(三)法規標準遵循
深入熟悉并嚴格遵循國家和地方關于實驗室建設的法規、標準。涵蓋防火、防爆、環保、安全間距等多方面要求,確保改造后的實驗室完全合法合規。
二、功能分區規劃
(一)實驗區
依據實驗類型進一步細分,如有機化學實驗區、無機化學實驗區、物理實驗區等,有效避免不同實驗間相互干擾。每個實驗區合理布局實驗臺、水槽、電源插座等設施,保障操作便捷。
(二)儀器設備區
將大型、貴重儀器設備集中放置,便于統一管理與維護。同時充分考慮儀器設備特殊需求,如核磁共振儀需專門的屏蔽房間,以防止外界電磁干擾。
(三)樣品儲存區
根據樣品性質分類儲存,設置常溫、低溫、避光、防火等不同條件的儲存區域,全力確保樣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四)辦公區
為實驗人員打造舒適辦公環境,與實驗區適當隔離,減少實驗環境對辦公的影響。同時保持一定連通性,方便人員往來。
三、基礎設施規劃
(一)水電系統
重新規劃水電線路,確保水電供應穩定、安全,滿足實驗設備的用電功率和水壓要求。在實驗臺、儀器設備區等位置合理分布足夠數量的電源插座,并配備漏電保護裝置。給排水系統要考慮廢水處理,根據廢水性質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
(二)通風系統
良好的通風是實驗室環境的關鍵。根據實驗產生的廢氣類型和量,選擇合適的通風設備和通風方式,如全室通風、局部通風等。通風管道布局要合理,避免出現通風死角。
(三)照明系統
提供充足、均勻的照明,避免眩光和陰影。除一般照明外,在實驗臺、儀器操作區等重點位置設置局部照明,滿足精細操作需求。
四、安全與環保措施
(一)安全防護設施
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如緊急洗眼器、淋浴器、滅火器、急救箱等,并確保其位置明顯、易于取用。設置安全標識和警示標志,時刻提醒人員注意安全事項。
(二)環保措施
對實驗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進行有效處理和處置,使其達到環保排放標準。采用環保材料進行實驗室裝修,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五、后期評估與優化
(一)試運行監測
在實驗室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后,進行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密切監測各項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廣泛收集實驗人員的反饋意見。
(二)優化調整
根據試運行監測結果和反饋意見,對實驗室布局和設施設備進行必要的優化調整,不斷完善實驗室功能,提高運行效率。
1331600995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