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實驗室建設方案及流程匯總
一、建設方案
(一)規劃設計
功能分區
樣本接收區:設置在靠近實驗室入口處,方便樣本的接收與登記,需配備樣本存放架、信息錄入設備等,面積根據樣本接收量而定,一般不小于 10 平方米。
檢測區:依據檢測項目細分,如臨檢區、生化區、免疫區、微生物區等。臨檢區放置血細胞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等設備,需有足夠的操作空間;生化區要重點考慮生化分析儀的擺放,提前與設備廠家溝通設備參數,如重量、用水量、功率等,確保空間適配;免疫區配備化學發光機、洗板機等;微生物區設置獨立的準備室、緩沖間和工作區,總面積不宜小于 35 平方米,且要做好生物安全防護設計。
輔助區:包括純水間、清洗間、試劑庫、藥品配制室等。純水間要安裝純水制備系統,滿足檢測對純水的需求;清洗間用于實驗器具的清洗,需有良好的排水和通風設施;試劑庫用于存放各類試劑,要做好分類存放和溫濕度控制;藥品配制室要保證環境潔凈,配備相應的稱量、攪拌等設備。
辦公區:為工作人員提供辦公和休息空間,可設置值班室、會議室、更衣室等。值班室便于工作人員值班值守;會議室用于內部交流和討論;更衣室設置更衣柜、洗手池等,方便工作人員更換工作服。
平面布局原則
分區明確:清晰劃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各區域之間采用物理隔離,如設置實體墻、緩沖間等。污染區主要包含檢測實驗室、采血室等;半污染區有試劑庫、制水間等;清潔區為辦公室、更衣室等。
人流物流分開:人員和物品設置獨立的出入口,避免交叉污染。特別是污染物要有專用出口,且通過醫院專用污物電梯送至醫療廢物指定存放點,嚴禁使用客梯運送。
符合工作流程:按照樣本接收、檢測、報告出具的流程,合理安排各功能區的位置,使工作流程順暢,減少不必要的往返。
(二)設施設備配置
通風空調系統
凈化要求:采用獨立的空調機組,避免多個實驗室共用一個機組導致交叉污染。空氣凈化系統設置粗、中、高效三級空氣過濾,粗效過濾器安裝在新風口,中效在空調機組正壓段,高效在送風末端。
氣流組織:送風口和排風口合理布置,使室內氣流停滯空間最小,采用上送風下排風方式。實驗室各區域保持不小于 5Pa 的氣壓差,氣流從清潔區流向污染區,在顯眼位置設置壓差表以便觀察。
溫濕度控制:根據檢測項目對環境的要求,精準控制室內溫濕度。例如,某些檢測項目要求溫度在 22 - 25℃,濕度在 40% - 60%,通過空調系統進行調節。
電氣系統
電力供應:保證用電可靠性,用電負荷不低于二級,設置不間斷電源(UPS),確保主要設備在市電斷電后仍有不小于 30 分鐘的電力供應。
照明設計:實驗室照度不低于 300 lx,緩沖間照度不低于 200 lx,辦公區照度不低于 200 lx。配備紫外線滅菌燈,每 10 - 15 平方米設置一支 30W 的紫外線燈,用于消毒殺菌。疏散指示燈、應急燈、出口指示燈按消防規范設置。
插座配置:設置足夠數量的固定電源插座,重要設備單獨回路配電,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提前了解主要設備用電功率,設置專用配電箱。
給排水系統
純水系統:根據生化儀等對純水的需求,設計合適的純水制備系統,確定用水點和用水量,保證純水水質符合檢測要求。
給水系統:在靠近實驗室出口處設置洗手裝置,采用非手動開關,如感應式水龍頭。室內給水管材選用不銹鋼管、銅管或無毒塑料管,確保連接可靠。
排水系統:潔凈實驗室內不設地漏,實驗室排水與生活排水分開,確保實驗室排水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避免污染環境。
安全防護設施
生物安全柜:在微生物檢測等區域,根據實驗操作的風險等級,配備相應級別的生物安全柜,如二級生物安全柜用于一般微生物實驗,保護人員、環境和樣本。
緊急洗眼器和淋浴裝置:在可能接觸到有害試劑或生物因子的區域,設置緊急洗眼器和淋浴裝置,且位置明顯、易于操作,保證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及時進行沖洗。
消防設施: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根據實驗室布局合理分布。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包括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等,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及時報警。
(三)裝修裝飾
地面材料:選用無縫、防滑、耐腐蝕的地面材料,如橡膠或 PVC 地面,鋪貼接縫處用同色焊料焊接并刨平、拋光,便于清潔和消毒,防止細菌滋生。
頂棚、墻板材料:采用雙面夾心彩鋼板,防火等級不低于難燃 B1 級,該材料易于清洗、消毒、不起塵、不開裂、光滑防水、耐擦洗,能滿足實驗室的潔凈要求。
門窗要求:門能自動關閉,設觀察窗、門鎖和閉門器,門頭上加裝工作狀態指示燈,標明實驗室是否有人工作。墻體上不宜設可開啟的外窗,若有觀察需求,可設密閉觀察窗。
墻體交接處處理:墻體之間交接處、墻體與地面交接處、墻體與頂棚交接處均采用圓弧處理,彩鋼板拼接處打密封膠,保證實驗室的氣密性,減少灰塵和微生物的積聚。
吊頂高度:吊頂高度以 2.6 米為宜,主實驗室吊頂處不宜開設檢修孔,避免影響實驗室的潔凈度和美觀度。
二、建設流程
(一)前期準備
需求調研:與檢驗科工作人員深入溝通,了解檢測項目、工作量、設備需求等信息,明確實驗室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目標。
場地勘察:對實驗室建設場地進行詳細勘察,包括場地的尺寸、結構、水電供應、通風條件等,為設計提供準確的數據。
制定預算:根據建設方案和市場行情,制定詳細的預算,包括裝修費用、設備采購費用、安裝調試費用等,合理控制成本。
選擇設計和施工單位:挑選具有豐富實驗室設計和施工經驗的單位,查看其過往案例和資質,確保其能夠滿足建設要求。與設計單位溝通設計思路和細節,與施工單位確定施工計劃和進度安排。
(二)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設計單位根據需求調研和場地勘察結果,出具初步設計方案,包括平面布局圖、效果圖、設備清單等,供建設方審核。
深化設計:根據建設方的意見和建議,對初步設計方案進行深化,細化各功能區的設計、設施設備的選型和布局、裝修裝飾的細節等,形成詳細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
圖紙審核:組織相關專家和部門對深化設計圖紙進行審核,確保設計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滿足實驗室的功能和安全要求。
(三)施工階段
施工準備:施工單位進場前,做好場地清理、臨時設施搭建等準備工作。準備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確保施工人員到位。
基礎工程施工: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地面、墻面、頂棚等基礎工程的施工,包括地面的基層處理、墻面的砌筑和粉刷、頂棚的安裝等。
設施設備安裝:在基礎工程施工的同時,進行通風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等設施設備的安裝,確保各系統的安裝質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設備調試:所有設施設備安裝完成后,進行全面的調試,包括通風空調系統的風量測試、溫濕度調節測試,電氣系統的通電測試、漏電保護測試,給排水系統的通水測試、排水暢通測試等,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四)驗收階段
分項驗收:對基礎工程、通風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等進行分項驗收,檢查施工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
綜合驗收:在分項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驗收,對實驗室的整體功能、安全性能、環境條件等進行全面評估,確保實驗室能夠正常投入使用。
整改完善:對于驗收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完善,直至驗收合格。驗收合格后,辦理相關的驗收手續,交付使用。
1331600995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