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室內部翻新改造方案
一、空間規劃調整
功能區域優化布局
明確劃分實驗區:根據實驗類型,將化學實驗室細分為有機化學實驗區、無機化學實驗區、分析化學實驗區等。每個實驗區配備相應的實驗臺、通風櫥及專用設備,如有機化學實驗區增加防爆電氣設備,滿足有機試劑易燃易爆的特性需求。各實驗區之間設置物理隔斷,減少相互干擾。
合理規劃儲存區:將化學試劑、玻璃器皿等分類存放。對于易燃易爆、劇毒試劑,設立專門的安全儲存柜,雙人雙鎖管理。儲存區設置通風設施,保持空氣流通,降低試劑揮發積聚的風險。
設置獨立清洗區:獨立的清洗區配備足夠的水槽、水龍頭及排水設施,用于實驗器具的清洗。地面采用防滑、耐酸堿的材料,防止人員滑倒及地面腐蝕。清洗區與實驗區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清洗過程中的水汽、清潔劑等對實驗造成影響。
提升空間利用率
安裝可移動隔斷:在實驗室內安裝可移動的玻璃或輕質隔墻,可根據實驗需求靈活調整空間大小。例如,當進行大型綜合性實驗時,可拆除部分隔斷,形成較大的實驗空間;日常小型實驗則可利用隔斷劃分不同功能區域。
采用多層存儲架:在儲存區和準備區,安裝多層、可調節的存儲架,充分利用垂直空間。存儲架可根據物品大小和使用頻率進行分層設計,方便物品的存放和取用。
二、設施設備更新
通風系統升級
更換高效通風設備:按照通風量計算標準,更換通風櫥、風機等設備。通風櫥面風速保持在 0.5 - 0.7 米 / 秒,確保有害氣體有效排出。選用高效節能、低噪音的風機,滿足實驗室通風量需求,同時減少噪音對實驗環境的影響。
優化通風管道:檢查并更換老化、損壞的通風管道,采用耐腐蝕、防火的玻璃鋼或不銹鋼材質。重新規劃管道布局,減少彎頭和變徑,降低氣流阻力。水平管道設置一定坡度,便于冷凝水排出。
完善通風控制系統:安裝智能通風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室內空氣質量、溫度、濕度等參數。根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通風量,在無人時段或空氣質量良好時,適當降低通風量,實現節能目的。
電氣系統改造
升級電力供應:根據實驗室設備總功率,重新核算并升級配電箱和電線電纜,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可靠。對于大功率設備,如大型光譜儀、馬弗爐等,設置獨立的專用線路和配電箱。
合理布局插座:根據實驗臺和設備擺放位置,重新布局插座。確保每個實驗臺至少有 3 - 4 個插座,且具備過載保護和漏電保護功能。插座位置要方便設備連接,避免電線過長或橫跨通道,減少安全隱患。
改善照明條件:更換為無頻閃、顯色指數高的 LED 燈具,提高實驗室整體照明亮度。實驗操作區域照度不低于 500 lx,其他區域照度不低于 300 lx。在通道、樓梯間等位置設置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
實驗臺與家具更新
更換實驗臺:選用耐腐蝕、耐高溫、承重能力強的實驗臺,如環氧樹脂臺面搭配鋼木或全鋼柜體。實驗臺高度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方便實驗人員操作。根據實驗需求,在實驗臺上合理設置水槽、水龍頭、氣體閥門等。
更新辦公家具:為實驗室工作人員配備舒適、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辦公桌椅。在休息區設置沙發、茶幾等,為工作人員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同時,增加文件柜、資料架等,方便文件資料的存放和管理。
三、安全與環保升級
安全防護設施完善
加強防火防爆措施:裝修材料選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如墻面采用防火石膏板、地面鋪設防火地板。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并根據實驗室布局合理分布。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包括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等,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及時報警。對于易燃易爆區域,安裝防爆電氣設備,如防爆燈具、防爆插座等。
提升電氣安全性能:所有電氣設備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 4 歐姆。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在易發生觸電危險的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
強化個人防護配備:在實驗室入口處設置個人防護用品存放區,配備工作服、手套、護目鏡、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定期對實驗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確保其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掌握安全操作規程。
環保設施改進
建立廢水處理系統:安裝廢水處理設備,對實驗廢水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根據廢水性質,采用中和、沉淀、過濾等方法,確保廢水達標排放。對于含有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的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再排放。
優化廢氣處理:在通風系統中安裝廢氣凈化裝置,如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等,對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去除廢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異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加強固體廢物管理:設置分類垃圾桶,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可回收物如廢棄的玻璃器皿、金屬制品等,進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如過期的試劑、含有重金屬的廢物等,按照危險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理;其他垃圾如廢棄的紙張、塑料等,按照一般固體廢物處理方式進行處理。
13316009954
微信